2021年8月30日 星期一

西南荒島歷史遊-索罟群島(大鴉洲與小鴉洲)

登山日期:15.8.2021 (天陰,27-32度)

登山路線:大鴉洲碼頭→大鴉洲船民中心遺址→天后廟→小天池→「自由萬歲」石碑(原路折返大鴉洲船民中心遺址)→飛機頂→大鴉洲碼頭
     小鴉洲碼頭→企猴石→大王灣→小鴉洲村遺址(原路折返)

難度:★★☆☆☆

長度:大鴉洲-2.4公里
   小鴉洲-1.9公里

需時:大鴉洲-2小時
   小鴉洲-1小時

##沒有公眾交通工具往果洲群島,只能自行租船或參加本地旅行團。

參加友晟旅遊的嶼南肥豬石、大小鴉洲一日遊
早上在尖沙咀公眾碼頭集合
坐由旅行社預訂的翠華船務船隻前往索罟群島,船程大約兩小時
經過青洲、周公島、喜靈洲、茶果洲等
途經芝麻灣半島時,遠眺肥豬石和澄碧邨

首先登上大鴉洲
沿著島上石屎鋪設好的行人路行
參觀大鴉洲船民中心遺址
及後轉入草叢路去天后廟(應該是香港境內最西南的天后廟?)
本來領隊有打算繼續前往廟灣
但經過三年前颱風山竹吹襲後,島上小徑的路況轉差
實地視察過後,決定不繼續前進

原路折返,轉右走上斜坡
繼續沿小徑行,時而蹲下穿過塌樹,時而撥開有倒勾的長草
經過貼有「大鴉洲」字樣的石牆,到達小天池
小天池是當年為了解決船民食水問題而興建的水塘
與其說是水塘,現在看來比較像一潭死水
深入島的中心區域,最後到達一處大樹下
參觀以前船民拜祭的神像和用黏土砌成的「自由萬歲」石碑

沿路折返回到船民中心遺址
跟隨義工登上島的北端最高點飛機頂
初段有鋪設好的石級,後轉入荒徑
山徑兩旁不時有倒勾的長草,要小心撥開才能前行 **建議穿著長袖衫褲及手套**
十多分鐘後到達山頂,山頂景觀開揚
北面看到大嶼山群山和小鴉洲,南面看船民中心遺址
由高空俯瞰船民中心遺址,更覺面積之廣
但要在這片土地上容納幾千人,好像很擠迫
原路下山回到船民中心遺址 **山路陡峭,部分路段需手腳並用**

上船午膳(自備糧食)和休息一會後,船駛往小鴉洲
由於小鴉洲的碼頭在淺水區,所以要轉乘類似街渡的小船登島
一群人擠在細小的船上,此刻有種船民走難的感覺
登島後,參觀碼頭旁細小的天后廟
沿右邊樹林中的荒徑登上企猴石所處的山丘
連續幾個星期下雨,林中的山徑非常泥濘 **山路陡峭,部分路段需手腳並用**
即使穿上行山鞋,鞋底沾滿泥後已不見坑紋,完全不抓地
狼狽地往上攀,走到平緩處繼續前行
所謂的「企猴石」要加點想像力才會覺得像猴子...

沿路下山,「上山不易下山更難」
一步一驚心,行山鞋太跣,左右兩旁又沒有樹木可扶著借力
在一大石處,左腳被樹枝絆住,右腳沒及時踩穩地下
當刻整個人被倒掛著,幸好有藤蔓纏著背部,否則整個人就滾下山去

回到碼頭,漫步大王灣沙灘
沙灘非常陡峭,目測有45度角,行走時倍感吃力
然後右轉入草叢小路,探遊小鴉洲村遺址
說是廢村遺址,但其實已不怎樣看到現代建築物的痕跡
除了腳下的石屎路,兩旁就只有大片樹林
走到路的盡頭處,看到山墳後,就原路折返回碼頭
回到船上,經過漫長的航程返回市區
在中環公眾碼頭和尖沙咀公眾碼頭分批解散

肥豬石
澄碧邨
船民中心遺址唯一完整保留的擺設
大鴉洲天后廟
小天池
「自由萬歲」石碑
飛機頂(高86米)
大鴉洲船民中心遺址
西灣與大洲尾頂
企猴石
小鴉洲大王灣
青竹蛇


路線圖
大鴉洲
小鴉洲


路線橫切面圖
大鴉洲小鴉洲


後記:
香港境內共有二百六十三座島嶼
當中有一些島嶼因集中在同一處而形成島群
包括大小磨刀、果洲群島、甕缸群島‎、索罟群島及蒲台群島

自從兩年前去過果洲群島大開眼界後
一直很想再去香港其他荒島探索
今次索罟群島之旅能夠成行,很是期待

索罟群島不同於香港其他群島
它不是以風景優美聞名
而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越南船民的歷史

大鴉洲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仍然有島民居住
至八十年代政府為應付越南船民問題
遷徙島民至長洲,並在島上興建越南船民羈留中心
大鴉洲最廣為人知,莫過於一九八九年越南船民暴動
當值警員曾一度撤離,翌日警方大舉動員
陸海空聯合行動下始收復全島
同樣地,小鴉洲在上世紀仍然有島民居住,但現已荒廢
除了大鴉洲和小鴉洲外,索罟群島還包括圓崗洲、樟木頭、頭顱洲等
但時間有限,所以未能登上每個小島遊覽

遊覽大小鴉洲看到的不是令人嘖嘖稱奇的大自然景色
而且始於足下,感受昔日越南船民生活的地方
島上資源有限,而且離市區相當遠
當年船民如何在此日常起居,即使現在看著遺跡也難以想像當中的艱辛
也許是荒廢太久,也許是颱風山竹破壞力太大
在大小鴉洲的荒徑上行走倍感吃力
時而跨過塌樹,時而彎腰而過,時而撥草前行
儘管登島當天天陰有風,在叢林裏行走仍是大汗淋漓
加上四處都有蚊蟲叮咬
完全感受到難民淪落荒島的感受


2021年7月18日 星期日

企嶺下海遊泥灘-烏洲與泥涌



登山日期:10.07.2021 (天晴,29-34度)
登山路線:瓦窰頭→烏洲→井頭村→泥涌
難度:★★☆☆☆
長度:6.6公里
需時:3小時

交通工具
路線
上車地點
車費
起點
99 九巴
恆安至西貢
烏溪沙站
6.0
終點
99 九巴
西貢至恆安
西澳
4.4

*99號九巴設有八達通分段收費,由西澳去烏溪沙站只需$4.4
(下車時需要再拍一次八達通,會退回多收的車費)


瓦窰頭巴士站下車後,沿斜坡下去瓦窰頭村
在村的盡頭處沿小路行去海邊
小路的最盡頭就是泥灘

離開小路後,沿左邊的泥灘往烏洲方向走
泥灘上滿佈蠔殼,要小心行走
除了蠔殼,還有其他海洋生物,如蟹、螺、海葵等
行了幾百米後,就會到達連接烏洲的連島沙洲

根據網上搜集的資料,在潮水最低位0.67米時已經可以通過沙洲
而烏洲綑岸當日大埔滘潮水最低位是0.42米
(潮汐資料:香港天文台 潮汐預報
連接烏洲的連島沙洲面積非常闊,目測有一百多米

走過連島沙洲後,逆時針方向環島一圈
綑岸的路很闊,但沿途有大量蠔殼,需小心行走
環島一圈大約六百米,邊行邊拍照,不用半個鐘就行完

回到連島沙洲,繼續沿泥灘往井頭村方向行
但這邊的泥灘比較多水,很泥濘
所以走了一段路後,就轉上石屎路繼續去井頭村的私人碼頭

之後經園藝哥爾夫中心旁的的村路回去西沙路
沿西沙路行去泥涌
到泥涌巴士站後,沿旁邊的村路去泥涌石灘
在樟木頭風箏戰場看別人鬥風箏和等日落
最後沿年明路行,回到西沙路,坐巴士回烏溪沙


泥灘與榕樹澳魚排
藤壼
海葵
連島沙洲
烏洲回望馬鞍山
井頭村私人碼頭,後方的小島是三杯酒
泥涌
泥涌石灘與風箏戰場


路線圖

**紫色虛線是經井頭碼頭去輋下村的路線
想避開西沙路沙塵滾滾的車路,可沿此路經輋下去泥涌


路線橫切面圖


後記:
自從知道香港有多個連島沙洲後
開始每年夏天都計劃趁大潮退登上這些小島探索
看別人的行山遊記無意中發現原來企嶺下有連島沙洲
盛夏酷熱難熬,晴天下最高溫度有三十五度以上
還是走輕鬆路線比較安全

本來想由企嶺下老圍一直沿海岸線漫遊泥灘去烏洲
但當天上午有事要忙,結果下午三時多才到烏溪沙
只好將行程距離減半

泥灘滿佈蠔殼,建議穿上運動鞋和小心行走
一開始我穿了拖鞋去泥灘 (本打算出連島沙洲前換上行山鞋)
結果在往瓦窰頭泥灘的小路上不小心踢到路邊鎖船扣之類的東西
腳趾公被蠔殼割傷,瞬間流血
花了些時間處理傷口才能繼續行程

泥灘風景非常優美
在西貢群山和榕樹澳魚排的襯托下,像去了外國般
不少人拿著挖掘工具在泥灘挖蜆、螄蚶等
有人甚至抬著單車來這裏
離海岸不遠處有人在玩獨木舟,也有人站在海裏釣魚
環烏洲走一圈的路大多是平路,不難行
看著西貢群山和遠處船灣郊野公園的山
聽著海浪聲,很寫意


其他文章:

2021年3月6日 星期六

屏風山下望海角-龜頭嶺



登山日期:14.02.2021 (天晴,19-22度)
登山路線:新屋仔→平頂坳→龜頭嶺→老龍田→南涌→鹿頸
難度:★★★☆☆
長度:7.8公里
需時:4小時

交通工具
路線
上車地點
車費
起點
56B小巴
粉嶺站至丹竹坑
粉嶺站公共小巴總站
8.7
終點
56K小巴
鹿頸至粉嶺站
鹿頸
9.3

**新手不宜**

在新屋仔下車後,向公廁方向行
沿村路行至南涌郊遊徑起點
拾級而上,走過漫長的梯級路
到達平頂坳的分岔口,右邊有山路往八仙嶺
左邊木指示牌後方有一小徑通往龜頭嶺



沿山徑上攀 **山路陡峭,部分路段需手腳並用**
山徑兩旁長滿芒萁,很刮腳 **建議穿著長褲**
上攀一小段後,景觀逐漸開闊
回頭望可以看到氣勢不凡的屏風山脈

一直向上走至427.7米高無名山頭
跨過山頂的大石,直走至盡頭處
留意右邊有一小路往龜頭嶺

先下降至山谷位,再上攀往龜頭嶺
部分路段狹窄崎嶇,比較難行
臨近龜頭嶺山頂,到達一分岔口
轉右往龜頭嶺山頂(轉左是往丹竹坑方向)

在山頂小休一會,沿標高柱旁(東北方向)的小徑下山
山徑兩旁仍然是長滿芒萁,非常刮腳
其中一段落山路比較陡峭,如直插落谷底的斜坡
需要半蹲下來手腳並用下去



及後到達一分岔口,轉右往南涌郊遊徑(轉左是往海背嶺方向)
接上南涌郊遊徑,轉左往南涌(轉右是往丹竹坑)
之後跟着郊遊徑,經老龍田及屏南石澗到達南涌
假日的緣故,鹿頸大部分時間都有很多人等小巴
在南涌應該無法登上56K小巴
所以沿車路走到鹿頸坐小巴回粉嶺


往平頂坳途中

登427.7米高無名山頭

往427.7米無名山頭途中回望屏風山

427.7米無名山頭上俯瞰,由左至右:粉嶺、軍地、坪輋、長山隧道

龜頭嶺(486米)山頂

南涌

南涌漁塘

屏風山上望龜頭嶺(攝於2016年夏天)

南涌郊遊徑旁放置的政府地圖
黃色路徑是由平頂坳登龜頭嶺的路線
藍色箭咀所示為另一條登上龜頭嶺的路線(登山入口在C2506標距柱附近)






路線圖

路線橫切面圖


後記:
兩年前東北縱走賽前試路初次踏足南涌郊遊徑
看地圖時見到郊遊徑旁顯示龜頭嶺
第一次聽此山的名字
由新屋仔沿郊遊徑往平頂坳途中
可以看到連綿的屏風山脈及山腰一望無際的草坡景色
當時心想,在龜頭嶺上看到的景色一定更壯麗

龜頭嶺雖然只有四百多米高
附近除了屏風山外,沒有其他高山阻擋視野
可以環視新界東北一帶的景色
紅花嶺至沙頭角海、鹿頸至谷埔一覽無遺

由平頂坳往龜頭嶺的山路,在地圖上並無顯示
山徑崎嶇,雜草叢生,上落山均須撥草前行
沿途只有前人留下的絲帶指示方向
登此山需有行走小徑的經驗及懂得看地圖辨別方向
新手不宜挑戰此路線


2021年1月31日 星期日

「嶼」數家珍環島行-環大嶼山



登山日期:
[前篇] 28.11.2020 (天晴後轉陰,19-24度)
[後篇] 05.12.2020 (天晴,14-19度)

登山路線:
[前篇] 東涌站港鐵站→馬灣涌→深屈→沙螺灣→大澳→牙鷹角→二澳→煎魚灣→分流→狗嶺涌→石壁
[後篇] 石壁→籮箕灣→水口→塘福→長沙→䃟石灣→貝澳→十塱→牛牯灣→梅窩→望渡坳→白芒→東涌港鐵站

長度:
[前篇] 35公里
[後篇] 33公里

需時:
[前篇] 8小時
[後篇] 8.5小時

*新手不宜*
*不宜於夏日行走*


[前篇]
由東涌港鐵站起步,穿過東堤灣畔
經行人隧道往順東路的另一邊
在順東路與達東路交界處
留意右邊有一樓梯路(旁邊有一平緩泥路)
兩條路都可以到達馬灣涌
經樓梯路可以到達山丘上的涼亭
一覽機場島和東涌灣的風景

沿東涌路北下坡,經過東涌小炮臺
穿過馬灣涌村後,沿村旁的小路一直走到東澳古道的起點
沿東澳古道經過䃟頭、沙螺灣、深屈、茜草灣
到達大澳的寶珠潭
拾級而上參觀嶼北界碑,然後走入大澳

在大澳補給後,繼續行程走過大澳海濱長廊
沿鳳凰徑第七段經過牙鷹角、二澳走到分流

見到汾流村路牌,右轉走入分流西灣
往天后廟方向行,在沙灘盡頭處拾級而上
沿分流郊遊徑往分流圓石環、分流炮台、分流石筍
走過分流東灣,沿山路往上走

在分岔路處右轉,繼續沿鳳凰徑第七段往狗嶺涌
接上鳳鳳徑第八段行沈悶的石屎路往石壁

[後篇]
走過石壁水塘後,沿鳳凰徑第九段繞過石欖洲和籮箕灣
到達水口,經車路一直走至上長沙
轉入長沙沙灘繼續行
之後又接回沈悶的車路,沿嶼南道繼續食塵之旅

到達貝澳後,右轉入芝麻灣道
往十塱經橫塘、牛牯灣去梅窩

在梅窩補給後,沿香港奧運徑經銀礦灣瀑布、亞婆塱走到白芒
在白芒穿過行人隧道,沿北大嶼山公路旁的海傍路回東涌


馬灣涌

沙螺灣

令人戰戰兢兢的沙螺灣封村

深屈灣

大澳寶珠潭

分流西灣

分流炮台

分流東灣

分流岬角

大澳的嶼北界碑及狗嶺涌的嶼南界碑

羗山道

石壁石刻

石壁東灣

長沙沙灘

貝澳

大蠔灣


路線資料:
Biji Round HK環大嶼山站路線圖
(圖片來源:Biji Round HK Facebook Page

HK UTML 我哋真係好鍾意食魚 2020 環細大魚資料
(圖片來源:HK UTML 我哋真係好鍾意食魚 2020 Facebook Page


大嶼山之最 補充資料:
-大嶼山,香港最大的島嶼,面積147.51平方公里,比香港第二大島嶼的香港島(78.65平方公里)大差不多一倍,島上一半面積為郊野公園。
-全港最高十座山峰有六座位於大嶼山,由高至低分別是:鳳凰山(934米)、大東山(869米)、蓮花山(766米)、彌勒山(751米)、二東山(747米)、鴨腳瀝(721米)。
-香港四條長途遠足徑之一-鳳鳯徑,1984年落成,貫穿南北大嶼郊野公園,分為十二段,全長70公里。
-環繞芝麻灣半島一周的芝麻灣郊遊徑為全港最長的郊遊徑 ,全長18.5公里。
-石壁水塘位於大嶼山西南面,於1963年落成,曾經是全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塘,現為全港第三大水塘,僅次於萬宜水庫和船灣淡水湖。
-長沙的上長沙沙灘和下長沙沙灘總長三公里,為全港最長的沙灘。


後記:
無意中在網上看到環大嶼山的路線資料
得知原來可以徒步完整地環大嶼山走一圈
環大嶼山之旅大部分路段以前行山已經行過
自以為已經認識很多大嶼山地名
今次旅程卻令我發現原來還有很多地方我未去過
如馬灣涌、石欖洲、籮箕灣、長沙旁的䃟石灣
看來這個島嶼的探索之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環大嶼山之旅經過多條行山徑
包括東澳古道、鳳凰徑、分流郊遊徑、香港奧運徑
逆時針方向繞大嶼山一圈(細圈)
大部分路段是平路
由梅窩去亞婆塱是全段當中最大的攀升(200米)
其餘路段的攀升都是一小段的梯級路或斜路,難度不高
自知沒能力在一日日照時間之內行完全程63公里
所以分開兩次環嶼
個人覺得前半段比後半段辛苦一些
前半段山路部分居多,較考驗體力
後半段大部分時間都是行石屎路,感覺上像行街多於行山,哈哈
全程沒什麼特別難行的山路,都是一般常見的石路、泥路
環島行主要是考驗行者的腳力和耐力

若不是這次環島行,也不知道原來大嶼山有很多歷史古蹟
除之前去過的嶼南界碑、嶼北界碑 
原來還有東涌小炮台、石壁石刻、分流石圓環、分流炮台
部分古蹟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石器時代

幾年前行分流半島時已被這岬角的景色深深吸引
當時抵不住盛夏的酷熱,到達汾流村後匆匆離開
今次終於補上地圖上空白的部分
短短兩公里的分流郊遊徑全程景觀開揚
可以欣賞分流石圓環、分流炮台、分流石筍
其中分流炮台佔地面積廣,背靠分流頂,面向大嶼海峽
是我看過的炮台當中景色最美的一個
撇除交通不便的缺點,分流郊遊徑絕對值得一遊
行山當日吹着強烈的東風
在分流東灣聽到大海的怒吼聲
如八號風球下的浪聲,很可怕

環嶼之旅最難忘莫過於沙螺灣封村事件
出發前已經知沙螺灣村有機會會封村
一來因後備路線經法門古道去昂坪再落深屈攀升多又距離長了
二來行後備路線不算是真正的沿海岸線環島
所以還是決定搏一搏去沙螺灣
萬一真的封村,只好回頭去法門古道行後備路線
由䃟頭往沙螺灣村的路上一步一驚心
心中不斷祈求它不要封村
幸好當日沒有封村,順利通過
見到閘門沒有鎖上時,如釋重負,快快走過去

大嶼山的海岸線真是百看不厭
北面的深屈灣、西南面的分流、南面的長沙、東面的牛牯灣
長長的海灣,背面或旁邊總有群山相伴,海天一色,很美

大嶼山是引導我愛上香港郊野的地方
比起大多數人鍾情的西貢半島,我較喜歡大嶼山
島上中部區域高山林立,山巒起伏,景色壯麗
南部區域如分流半島、芝麻灣半島人煙稀少,是避世的好地方
明日大嶼計劃如箭在弦,想在這片樂土未被開發改造之前遊走一次
用眼睛和腳步記錄這片原始郊野最美麗的景色